舞剧《海的一半》艺术呈现值得探究
一忽儿是波浪滔天的澎湃,一忽儿又是霞光普照的温馨、静谧与浪漫,这边的海,那边的海,时空在海之上交错跨越,既是阻隔又是联结,离愁、思念、悲悯、怅惘,还有欢欣与鼓舞,都一股脑儿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舞剧《海的一半》凭借着对“海”之意象的多重抒写,告诉我们,海水可以很冰冷,却也能翻涌出炽烈的海底岩浆。舞剧《海的一半》以此来比喻以陈嘉庚为代表的一代侨胞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而倾囊付出的炽热感情。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创作高质量、高品位的好戏,舞剧《海的一半》延续了这一势头。舞剧创作以杰出爱国侨领陈嘉庚于战乱时期倾尽所有为祖国兴教办学为背景,情节并不复杂,但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的直抒胸臆方面作了可贵探索。以真人为原型的舞剧作品,大都会因为其“事”过实,在“舞”这种形式中不易拿捏。尤其是当这种“实”还缺乏可以关联的舞蹈因素,人物关系难以构建起戏剧张力。《海的一半》的人物处理和剧情走向逾越了这一难关,让观者接受一次灵魂荡涤,被剧中的“人”“事”“情”打动。
导演林辰曾执导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以崭新的创造力收获诸多好评。此次在他的执导下,《海的一半》呈现出较为精致、精湛的舞台效果。从艺术表达上看,《海的一半》充分考虑了舞与剧的情境配比,尽可能将推动剧情发展的因素置于“舞蹈化”语境之下。大量“默片”式的文字解说贯穿全剧始终,也解决了舞蹈艺术形式较难表现剧情的难题。用如此大的文字量助推叙事,并非舞剧这门艺术所推崇,然而不能否定的是,这种叙事推进方式也让剧情转折呈现更为清晰。
对海庚和海贤这对兄弟的描写和塑造,是本剧之核。在“倾囊兴学”剧情中,伴着连天炮火而展现出来的兄弟情,成为本剧最动人、最有看头之处。弟弟在奔波中不幸去世,留下哥哥独撑残局,此处独舞和双人舞的设置,戏剧张力拉满,情感至真至深。这段双人舞的编排,是全剧的一大亮点。地面上的弟弟死死支撑着坚持不下去的哥哥,各个被动的动作姿态,将角色的内心感受外化。这种无声的“语言”,鲜明地显现出编舞者的戏剧功力。弟弟与阿芸的双人舞也同样精彩。作为被拯救的一方,阿芸从开始的被动而舞到被救赎之后主动欢舞,通过一段小小的双人舞便把她的变化和人物关系的进展都表现出来。时下年轻一代舞剧创作者大都接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在编舞上的成长不可小觑。当然,会编舞和能编成“舞剧”里的舞,并不是一回事。《海的一半》的舞蹈编排与整剧的审美气质非常契合,有新意,观赏度高,同时又符合剧中人物性格特征。这样的实践,丰富了舞剧的多元视觉呈现。
对于这部舞剧的艺术呈现,来自舞美设计的贡献显而易见。通过视频、块状舞台机械及灯光的交响,意象化的舞台为时空交错的叙事提供了支撑。舞美如何不夺戏、不出戏,还能提高舞剧视效的审美层次,《海的一半》提供了一个研究样本。
舞剧《海的一半》上演在陈嘉庚诞辰150周年之际,无论是对嘉庚先生,还是对整个创演团队,这部剧都是有意义的,值得进一步认真推敲、仔细打磨,在不断演出中变得完善。
长翎舞动,靠旗翻飞……刀马旦,总能让我们联想到顶盔披甲、横枪一立的巾帼英雄形象,而她在不同剧种中的角色定位、表演风格、服饰装扮又有何不同呢? 11月8日,人民网《美在东方第二季·“妆”点戏曲之美》第四期《京剧、越剧·刀马旦》即将开播,一起来看美业从业者和文艺工作者如何在京剧与越剧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戏曲元素与日常风格相融合的时尚美妆。 《美在东方第二季·“妆”点戏曲之美》共六期,每期分别围绕“青衣”“闺门旦”“花旦”“彩旦”“刀马旦”“老旦”六大经典旦角,展现自信、乐观、阳光、坚定的中国女性形象。…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韦衍行)11月6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于今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将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其中有多件文物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