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中看河南新变化丨大象时政+聊会儿
的创业故事吗?今天的河南团开放日一组组这样的数字,让到场的境内外57家媒体,112名新闻记者,对河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香港媒体关注,河南如何利用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畅通循环。河南铁建投董事长悦国勇代表,首先用12345亮一亮河南的高铁家底,省内城市1小时之内到达省会,2小时到达临近省会城市和京津冀地区,3小时达通长三角,4小时抵达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5小时可到粤港澳大湾区。郑州到重庆和青岛到郑州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快运示范线已经开通,实现了青岛早上海鲜端上郑州中午的餐桌,河南的物流因为高铁也开启贴地飞行模式。打通了河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血脉经络。
有记者关注河南“新农人”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情况,2008年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城里工作回乡养牛的赵昭代表说,当初50头小牛起步,贷款盖厂房,啃书本学经验,不但自己养牛还带领乡亲们一起养,合作社名字就叫六个牛的犇犇。靠着一路打拼,愣是发展到了今天4000头牛的规模,让周边好几个村子年增收30万到60万不等,南阳“老黄牛”变成远近闻名的“发财牛”。赵昭告诉在场的记者,现代科技让“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新农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日报记者特别关注国内盾构机龙头企业中铁装备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有哪些创新。王杜鹃代表说,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出口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还拿下了澳洲最大盾构机订单,首次进入北美、加拿大市场。智能盾构“领航号”拥有独立思考、智能分析、自主判断的“超级大脑”,是世界穿越长江距离最长的盾构机,超过了11公里。因为企业认准了,只有不断突破创新极限,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永远在路上”。
开放日现场邀请媒体记者到河南多走多看多体验,也许这些写在纸上的数字,在河南的土地上会有更直观的感受。(郑凯曹源 刘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