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fáng)微(wēi)杜(dù)渐(jiàn)这是不是真相?
上周,82岁的老人蒂佩内·奥雷根 (Tipene ORegan)拄着一根精致的拐杖,弯腰伸手抓住了一个大木箱。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慢慢掀开盖子,只见一个绿松石色的“大皮球”倏地从箱子里弹了出去,风驰电掣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它们的名字来自毛利语“takahi”,意思是“跺脚、践踏”,因为南秧鸡的脚很大,步伐也很快。
南秧鸡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时代(260万至12000年前),得益于新西兰四周环海,没有天敌的独特生态环境,这种鸟也跟许多新西兰的奇珍鸟类一样,进化成了特别的模样。
南秧鸡平时以植物的叶子和种子为食,高纤维的饮食习惯让它们成了“大便超人”,最多一次可以拉9米长……
他们不但大肆捕猎南秧鸡食用,还把白鼬、猫、雪貂和老鼠等捕猎者带到了岛上,再加上跟南秧鸡争夺食物的鹿。
幸运的是,在1948年,当地人再一次发现了一批野生的南秧鸡(参与这次放归的奥雷根老人就是其中一员)。
等这些蛋被人工孵化之后,保护者们又套上带有红色喙的手套,“易容”成了小鸟的父母,给它们喂食。
另一方面,新西兰的环境保护部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在一些岛屿保护区内彻底消灭了所有外来入侵的天敌。
话说回来,曾经被认定灭绝的南秧鸡回归野外着实让人感到欣慰,但更令人赞叹的,是新西兰人对本土鸟类无限的热爱。
今年5月份,一只新西兰国鸟,奇异鸟在迈阿密公园被强制展出,甚至被游客摸来摸去的新闻激怒了全体新西兰人。
一时间,超过13000人联名请愿,新西兰媒体争相报道,甚至连新西兰总理都公开发言,抗议此事。
除了政府出资努力之外,许多新西兰的居民也会自发地承担起捕鼠任务,甚至有人会主动为社区里的居民提供捕鼠器,目的就是希望鸟类能够回归城市。
新西兰人是世界上人均养猫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一半的家庭养了起码一只猫。根据统计,新西兰全国有超过200万只野猫和约140万只家猫。
而这些野猫和养在自家院子里的家猫,无疑都会对新西兰当地的生态造成影响。为了保护当地鸟类,许多新西兰的家庭都承诺,他们不会再养猫了(等现有的猫去世之后)。
根据新西兰伴侣动物组织的统计,过去10年里,虽然新西兰人口总数有所增长,但宠物猫的数量却减少了20万只。
一位新西兰居民表示,他和妻子都很喜欢猫,但他们决定不再养猫了。15年前,当他们告别了家里的最后一只猫之后,他注意到鸟类和本地的蜥蜴开始重新出现在他们家的花园里。
“现在稀有的鸟类会路过我们的客厅,在我们的花园里筑巢。有几只奇异鸟就住在我们房子后面的灌木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