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战争史上巅峰之战240万苏军吊打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巴格拉基昂行动的胜利,不同于以往苏联在苏德战场的那种战争主动权上的胜利,是一次压倒性的胜利行动。
那么,这次行动实施之苏德的战场的战况如何?巴格拉基昂行动又是如何实施的?对德军又造成了何种毁灭性的打击呢?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灰溜溜地退到了第涅伯河沿岸地区,并组织了“东方壁垒”,以此为标志,德军基本上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
在随后的第涅伯河战役中,苏联通过两个阶段的战役,凭借260多万的兵力,以强大的攻势击破由124万德军驻守的第涅伯河防线。第聂伯河战役的第二阶段结束在1944年12月,此时的苏军已经取得了战场上的巨大胜利,但即便如此,白俄罗斯的大部分、乌克兰一部分、克里木等地依旧被德军牢牢掌握。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苏得主要战场的中央地区,每年都会有一段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战役的“泥泞期”,通常在每年的2月到5月这段时间,所以这段时间里,位于苏德战场中央的白俄罗斯地区,苏军并不能对德军够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也因此,1944年2月到5月这段时间中,苏军虽然已然开始了“十次斯大林突击”,可是早期基本围绕在偏北的列宁格勒战线以及偏南的克里米亚半岛附近,进行剪除德军两翼的小范围行动。
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就像拦在苏军向西推进的拦路虎,横亘在苏德战场中央,这就意味着,倘若德国的中央军团部被彻底打掉,苏联便不可能“取得苏德战场的决定性胜利”。
中央集团军群在1941年6月被创立,是德国在苏德战场三个主要集团军群众最为强大的一支,在巅峰时期这支军队最高兵力达到74个师。这支军队船舰的目的就是想要攻下苏联首都莫斯科。除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列宁格勒战役外,中央集团军群参加了苏德战场所进行的所有具有决定性的战役。苏德战争之初,中央集团军群采用闪电战的战术,横扫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和俘虏了数百万苏军。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被希特勒最寄予厚望的精锐团队。
虽然在当时苏联地盘上,尤其是白俄罗斯地区,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依旧保持着相当客观的战斗能力,算上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一共50多个师,大约89万人左右。但这支中央军群在北部和南部集团军相继被控制的情况下,被暴露在苏军面前。
从东线战场来看,随着苏军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哈尔科夫战役、基辅战役的奋勇抗敌,德军主力遭到严重打击。由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库尔斯克战役中接连遭到败绩,北方集团军群又在列宁格勒战役中遭到苏军压制。仅剩下这支中央集团军群负隅抵抗。
从西线战场来看,随着英美联军顺利在诺曼底完成登陆行动,开辟第二战场,希特勒难以再从西部战线调兵支援东线战场,中央集团军群难以获得真正有效的补给。
从南线战场来看,随着墨索里尼的下台和意大利的倒戈,意大利仅剩下北部还在德军控制下奋力抵抗着。
从北线战场来看,随着苏军向德国的盟友芬兰发起进攻,迫使德军分散一部分注意到北线战场作战,同时芬兰已经表现出动摇倾向,试图倒戈。
随着中央战场“泥泞期”的结束,苏军解决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时机到了。苏军正是抓住这个时机,准备向中央集团军群发起猛攻。在苏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之前,将所有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在内,朱可夫元帅调来了4个方面军,一共大约240万最精锐的部队,准备在1944年6月,发起“十次打击”中的第五次,他的代号是——阿格拉季昂行动!
1944年5月中旬左右,苏联在北部建立了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这4个方面军。由朱可夫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华西列夫斯基指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1944年5月下旬斯大林召集会议时决定,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配合共同围攻维捷布斯克;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主要负责进攻博布鲁伊斯克;北面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与南面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多个机械化军进行协同作战,并对明斯克进行大纵深合围,从而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
为了保证行动顺利实施,巴格拉基昂行动的详细计划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仅仅只有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几个人知晓,即便是到了战役真正发动的时候,也只有各集团军指挥员知晓。正因如此,巴格拉基昂行动才在德军毫无察觉,甚至连自己人都蒙在鼓里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仅计划内容保密,就连参战部队的调动也全部在夜间进行,而在早晨天亮之前,所有军队必须完成隐蔽伪装,无线电保持静默,全部的战斗命令完全依靠书信传递,而且要求阅读后立马烧掉,保密工作极为严格。
最终,苏军参战部队的240万士兵、飞机5300架、坦克5200辆全部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集结,并成功迷惑了德军。整个德军指挥部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苏军会继续在白俄罗斯地区发起突然进攻,最搞笑的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恩斯特·布施,竟然在苏军正式进攻之前去度假去了!随后长达两个月的巴格拉基昂行动,将是88万中央集团军群的灭顶之灾。
巧合的是,原定在6月15到20日发起的巴格拉基昂行动,由于但要运动时间而被耽搁,推迟到了6月22日,也就是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三周年的日子,只不过,这次毫无防备,最终仓皇逃窜的,换成了德国。
战斗最先在北线方面军凭借炮兵和航空兵的掩护,对维捷布斯克展开了强势进攻。晚间,苏军探照灯一律指向东方,这样一来,不仅晃得德军睁不开眼,而且还可以为苏联空军自己指引方向。
受到希特勒所坚持的壁垒战术影响,德军对重要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异常看重,派遣大量军队驻守。这就导致被苏军撕开口子的部队难以得到东线战场上其他军队的兵力增援,因此维捷布斯克军队一直没能撤出。仅仅三天,苏军就顺利在西德的维也纳和实现会师,包围了维捷布斯克。27日,德军第53军被全数歼灭。
6月24日,南线战斗正式拉开,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带领下,从罗加乔夫和博布鲁伊斯克南面帕里奇正式向德军发起进攻。苏军势如破竹,进展十分顺利。25日,近卫坦克第1军向德军驻守地区移动将近40千米,来到博布鲁伊斯克南部地区。到26日,近卫坦克第1军和坦克第9军已经准备占领别列津纳河上的渡口。28日,苏军成功将德第9集团军所属两个军主力被彻底包围,并最终在30日将其全数歼灭。
苏军凭借强大攻势,在德军的南北两侧防线撕开了两条口子,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到1944年6月底,已经被苏军打的摇摇欲坠。此时,德军的援兵才姗姗来迟,可是德军调集的装甲部队仅仅只能起到短时间内拖住苏军的作用,根本不可能抵挡住苏军的钢铁洪流,苏军早已凭借势不可挡的气势冲向明斯克。
7月3日,苏军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明斯克顺利实现会师,成功包围了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的所有残余部队。仅仅七天之后,被包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尽数剿灭。
到了8月份,此时苏军的猛烈攻势基本已经告一段落,苏军已经以超过最初预期的速度,成功向西部推进550到600多千米。可以说,巴格拉基昂行动加上苏军其他一系列行动,使得红军成功抵达维斯瓦河、波罗的海沿岸、东普鲁士边境一线。而德军仅仅能在华沙和拉脱维亚地区成功反击苏军,其他大部分地区皆因为战线过长导致后勤补给难以维持,最终使得30多个德军师被歼灭,侥幸残余的部队也受到重创。
1944年6月到8月,仅仅2个月时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损失45万多士兵,人数从巴格拉基昂行动之前的接近百万的规模骤减至40万多人。除此之外,德军其他军群损失人数超过10万。
希特勒不顾东线惨败情况,迅速把残余部队被重新编排,甚至将还在医院康复的4万多名士兵重新投入西线战场,试图将英美联军限制在诺曼底附近地区。在缺乏充足兵源的东线战场,面对苏联几百万士兵和12个坦克军,希特勒根本回天乏术,中央集团军群的败局基本已经不可挽回。
当然,巴格拉基昂行动的巨大成功背后,也有着苏军的巨大牺牲。参加此次行动的苏军大约240万,其中有20余万士兵阵亡,损失3000多辆坦克和4千多门火炮。
可以说,在巴格拉基昂行动胜利之前,苏联在苏德战场上取得的所有胜利,都仅仅只是战场上的优势,而不能称之为“取得绝对优势”。但是巴格拉基昂行动胜利之后,苏联在苏德战场上真正意义的绝对优势来临了。
巴格拉基昂行动之后,由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粉碎,德军东线战场再无还手之力。加上西线战场,随着巴格拉基昂行动之前16天的诺曼底登陆而拉开序幕,到1944年8月底,德国最终在其最害怕遇到的两线作战中,越陷越深。
德国的失败结局已经注定,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德国此后又硬撑了一年才投降,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在柏林战役中被消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