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百工“双创”素质提升研培班结业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 (吴朋波 唐弋迦)为期7天的2024年汶川百工“双创”素质提升研培16日在四川师范大学顺利结束。此次研培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促进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四川师范大学、汶川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与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同承办。
此次研培秉持“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的培训原则,承担30名汶川县基层文化管理干部与非遗传承人培训任务。研培课程围绕羌族传统文化(含口传史诗)、传统工艺理论、创新设计拓展三大教学模块展开,分为专题讲座、理论课程、拓展课程和考察课程四个方面。通过“讲座引导+演示传授+研讨交流+实地采风+创作辅导”等教学手段,构建多元立体的羌族文化与创新课程体系。
系列讲座先后邀请了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专家学者举办了12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培训学员纷纷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专家学者的讲座内容与研究视野启发他们回到地方后对羌族非遗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与活化。
主办单位还积极联系成都博物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三国文化锦里文创街区组织学员进行专业考察。同时,研培班开展“非遗共赴:传承人1V1研究生传创”项目计划,围绕羌族刺绣、剪纸、羌年、禹的传说、释比唱经、推杆等非遗项目进行口述史访谈、梳理羌族非遗文化内涵、提炼典型视觉符号与技艺资源,助力羌族百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汶川县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与四川师范大学联系并达成共识,共同“实施非遗文化资源研究与传承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开展非遗学术研究与市场转化,培育提升非遗产业项目品牌,壮大非遗保护与传承群体,助力汶川县羌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据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党委书记徐文渊介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在非遗研究与转换、非遗策展与推广、非遗美育与研培等领域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学院利用文创设计智力优势,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应用于羌绣、漆艺、竹编等非遗门类,创新化的非遗产品获得“东方之星”创意设计大奖、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展赛上百项,受到了传承人与学界的认可。(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