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啸:我看好应用层一直没投基础大模型
2025才刚开年,明星大模型公司就已经开始就经营问题进行回应。更多人开始预测:2025年是大模型考验年,应用爆发年,商业化淘汰年——
时间回到2022年底大模型爆发之初,当巨额资本涌入基础大模型企业时,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没有投任何一家。他认为模型能力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用”。
过去,九合创投投资了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国内“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AIGC企业彩云科技、数据标注公司龙猫数据、AI娱乐助手心影随形、AI短视频内容平台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游戏产业链AI赋能平台行者AI……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依靠流量分发获得抽成,本质是通过广告变现,核心指标是用户规模和留存率,容易出现头部效应,赢家通吃。”王啸解释。王啸认为,区别于过去互联网时代主导行业的“流量模型”,这波大模型所产生的是服务价值。其盈利模式则是通过智能体提供服务来收费,提高人效比,存在多赢的可能性。
“用户愿意为你付费,这就是PMF”,他希望找到的是商业逻辑清晰,能够完成闭环的项目。王啸直言,很多创业公司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实现PMF,而如今的创业环境则对PMF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他鼓励企业出海。
“一样的服务,为什么只赚人民币,而不去赚美金?”他的答案更是简单直接。在他看来,大模型的跨语言属性和全球通用性为中国创业企业带来了天然的全球化机会。AI服务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市场,而是从诞生之初就能面向全球。
王啸: 我当时确实认为未来会有大模型。最早是小模型、小数据,但我认为如果要解决一些核心问题,就需要大模型和大数据。大模型的训练框架,不管是不是“大”框架,本身作为框架就是有价值的,这是可以推断出来的。
王啸:今年还是基本接近50%,加上具身智能和AI相关的产业链,比如AI与先进制造、能源科技等的交叉领域。
王啸:我觉得他们确实更难,虽然都宣布融到了一些资金,融资金额通常是几十亿、十亿人民币的量级,但这样的资金远远不够。基座模型这一块,我觉得已经很难再有初创公司的机会了。
王啸:九合投了AI短剧(视频生成)、游戏创作、AI+猎头、具身智能、具身智能软硬件通用底座等。
大模型提供的是基础能力,并不等于好的产品,需要创业公司尝试细分领域,结合行业里的数据和know how,把AI的能力具体运用在某个行业里。
比如AI猎头,能通过大模型获取信息,提高人才和职位的匹配速度和效率,如果发展为平台,有可能产生一个百亿级收入的公司,它拉通了产品服务能力,重新做分工和组合,提高人效比。
现在的聊天类模型,包括ChatGPT,日活用户的增长也是明确可以看到天花板的。本质上可能还是因为聊天不是一个太刚需的东西。当然,它在知识问答、信息获取这些工具性应用上还是有价值的,但其用户粘性和需求的刚性程度还是有待考量。
我更看好的是大模型在特定场景中提升服务效率的能力,比如秘书、美工、程序员、医生、老师、猎头等高端服务场景。
王啸:我觉得不太会覆盖。因为服务是一个闭环过程,而大模型只是在其中起到加速的作用,类似于核心工具的角色。
大模型更像是“发动机”,它可以为汽车提供动力,但造一辆完整的汽车仍需要一整套系统和流程。类似的,大模型只是提供了一种核心能力,但最终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和深度开发需要企业自己去构建。正如中国移动和微信并存一样,模型升级也不会直接覆盖掉所有具体应用。
企业需要在高价值服务与大模型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在当前阶段,教数学可能不行,但教语文、英语已经可以做到。因此,核心是找到能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停留在提供工具型能力的阶段。
王啸:我觉得这件事情谁也无法轻易下判断。但是创业者至少对行业的理解度要够,他连行业也不理解那就完蛋了。这种行业理解能力是基础,然后再结合VC的资金和大模型的能力。
王啸:去年我觉得我们在AI应用上节奏稍微快一点,今天看了很多行业,但还是要找到那种特别想下手的部分。
如果团队没有行业经验,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AI应用,单靠大模型接口无法实现突破。核心还是你要有洞察能力和对认知的积累。
王啸:关键是它把模型能力用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里,形成了相对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如果模型无法形成闭环,那就是在忽悠人。
王啸:一样的服务,为什么只赚人民币,而不去赚美金?成本是一样的,当然要选择更高价值的市场。此外,国外的短剧市场还没有像国内那样经历过激烈的竞争和“清洗”,用户的新鲜感和接受度更高,更容易形成商业化闭环。
王啸:这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大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的技术,没有语言障碍,它更偏向语义层次的模型矢量空间,天然适合跨语言的应用。
王啸:我们的用户运营,对需求的把握度,对产品的理解度,我觉得都是可以的。中国有工程师红利和最勤奋的创业者,有很强的产品定义能力,效率高、迭代快。
市场上大家一开始都在投大模型,从今年开始投资应用公司。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投应用,今年继续关注AI和垂直行业、细分领域结合的机会。
王啸:我们第五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接近尾声,正在扩充硬科技、生物医药和全球化方向的投资团队,会保持投资节奏,继续在AI、硬科技、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
王啸:首先是大模型这块,它是个结构性机会,刚开始大家不一定有这个共识,现在肯定是已经形成了完全的共识。
2024年重磅推出系列对话栏目《态度AGI》。本栏目以AGI为题,将对线位AI专家、企业家、投资人。截至目前,已专访李开复王小川,王仲远,闫俊杰,傅盛等AI领域热门人物。为了深入洞察产业变革,跟踪人工智能动态,栏目特别开辟全新系列《态度AGI——投资人系列访谈》。
技术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投资人如何洞察行业趋势、评估项目价值,并在AI浪潮中寻找和培养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栏目将涵盖投资人的个人故事、投资哲学、以及对未来AI发展的预测和展望。第二十四期对话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